
【实用】游记日记4篇
很快一天又过去了,这一天里,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?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。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记日记4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游记日记 篇1今天早上,爸爸妈妈对我说:“孩子,今天我们有空,而且天气晴朗,不如我们去瀛洲公园吧。”我一听,高兴地蹦起来,说:“好啊!”于是,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。
不一会儿,我们就来到瀛洲公园了。我一进门口,就看见了一排排果树。只见果树上有一只只青色的果子,走近一闻,只闻到一阵淡淡的.清香,使人舍不得离开。再看看树旁的野花,开得芬芳美丽。在花的周围,还有一些碧绿的小草来衬托着野花,使它们更加引人注目。一转个弯,就看见有一条小沟,里面有许多只小螃蟹,一些游人就拿着鸡肠来引螃蟹上钩。这下可把螃蟹急坏了,它们又想吃鸡肠,但又担心自子的性命不保,急得团团转。这时,我的手悄悄地往下一点点,一只小螃蟹因为嘴馋,一嘴咬住鸡肠不肯下来,我猛得往桶里一甩,嘿!就捉住一只螃蟹了。接下来可不那么容易了,因为它们吸取了教训,十分聪明,过了好久我也捉不住一只。我渐渐开始不耐烦了,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:‘没关系,只要用心,就一定能做好。“我听了,又重新开始钓起螃蟹来。不久,我连续钓了好几只螃蟹,笑了。
瀛洲公园不仅好看,而且又好玩。
游记日记 篇2哇!国庆节终于到来了,全国人民沉浸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喜悦里。不过更让我开心的是一年一度的小长假,在小长假里我可以干许多有趣的事,比如去旅游,今天,我要说说我们一家的普陀之旅了,大家侧耳倾听哦!
在小长假里,我们再次去了普陀,因为俗话说:“去佛门之地许了愿,要连着去三次才能显示出的诚心。”我相信了这句话,今天我们第三次踏上了普陀山这座佛岛。
做车到了普陀,我眼前焕然一新,许多新鲜奇丽的事物印入眼帘,房子变白、变干净了,和尚穿的.衣服也油光亮丽,就连那矗立在海中央的观音佛祖,也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,宛如金翡翠!
轻盈的步伐迎着缕缕的香火味,我们来到了荷花池。池水清澈见底,宛如明镜,虽然并不见荷花的踪影,但我还是可以想像到荷花开时那亭亭玉立的景像。人群摩肩接踵,我们挨挨挤挤地走了进去,忽然发现,在池中央还立着一个佛祖,“真是佛门圣地啊!”我不禁大声赞叹到。
晚上,月光下,普陀人民在沙滩边欢歌笑舞,我望见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,照在田野里,田野成了白翡翠,那观音佛祖在灯光绚丽的照耀下,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画卷,灿烂无比。在深夜,我们偶尔会听到几声汽车喇叭声,那是普陀的经济命脉在流动。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,划破了黑夜的幕布,预示着黎明即将到了,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。
我常常怀念翡翠田野,怀念观音,怀念鸡鸣声,怀念喇叭声,怀念普陀。普陀,我们有缘再相见,我将永远推崇着你,让你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,祝你永远辉煌。
游记日记 篇3【原文】
十八日 昧爽促饭,而担夫逃矣。久之,店人厚索余赀,为送浪穹。遂南行二里,过一石桥,循东山之麓而南,七里,至牛街子①。循山南去,为三营大道;由岐西南,过热水塘,行坞中,为浪穹间道。盖此地已为浪穹、鹤庆犬牙错壤矣。于是西南从支坡下,一里,过热水塘②,有居庐绕之。余南行塍间,其坞扩然大开。西南八里,有小溪自东而西注。越溪又南,东眺三营③,居庐甚盛,倚东山之麓,其峰更崇;西望溪流,逼西山之麓,其畴更沃;过此中横之溪,已全为浪穹境矣。三营亦浪穹境内,余始从鸡山闻其名,以为山阴也,而何以当山之南?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,以其地险要,特立三营以控扼之。土人呼营为“阴”,遂不免与会稽少邻县同一称谓莫辨矣④。
【注释】
①牛街子:今仍名牛街,在洱源县北境。
②热水塘:云南俗称温泉为热水塘,此处专指牛街温泉。该温泉至今仍存,在牛街稍南的公路边。
③三营:今名同,在洱源县北境。
④“土人呼营”句:明置绍兴府,山阴、会稽两县同为其附郭县,治所皆在今浙江绍兴。
【译文】
十八日 天亮时催促吃饭,但挑夫逃走了。很久,店主人多要我的钱,为我送行李到浪穹县。于是往南行二里,过一座石桥,沿东山麓往南走七里,到牛街子。沿山往南去,是到三营的大路;从岔路向西南,过热水塘,在坞中行走,是到浪穹县的小路。原来这里已经是浪穹县、鹤庆府犬牙交错的接壤地带了。于是往西南顺着一支坡下,一里,经过热水塘,有民房环绕。我往南从田间走,山坞豁然大开。往西南走八里,一条小溪从东向西流。越过小溪又往南走,向东眺望三营,居家很兴盛,傍靠在东山麓,那里山峰更高大;向西眺望溪流,紧逼西山麓,那里土地更肥沃;越过这条横穿山坞的小溪,已经完全属于浪穹县境了。三营也在浪穹县境内,我最初在鸡足山听到三营之名,以为是山阴二字,但为什么位于山南呢?到了这里才知道,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,因为其地险要,专门建立三营来控制。当地人读营为阴声,于是不免与绍兴府会稽相邻的山阴县称谓相同、不能分辨了。
【原文】
又南十里,则大溪①自西而东向曲。由其西,有木桥南北跨之,桥左右俱有村庐。南度之,行溪之西三里,溪复自东而西向曲。又度桥而行溪之东三里,于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,路东南陟陇而行。四里,则大溪又自西而东向曲,有石梁南跨之,而梁已中圮,陟之颇危。梁之南,居庐亦盛,有关帝庙东南向,是为大屯。屯之西,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,其东南又有一山,南自东大山分支北突,若持衡之针,东西交对,而中不接。大溪之水北捣出洞鼻之东垂,又曲而南环东横山之西麓,若梭之穿其隙者。两山既分悬坞中,坞亦若界而为二。
【注释】
①大溪:即今茨河。
【译文】
又往南走十里,大溪从西向东弯曲。沿大溪往西走,有木桥南北横跨溪上,桥左右都有村舍。往南过桥,从溪西岸走三里,溪水又从东向西弯曲。又过桥从溪东岸走三里,于是溪水向西紧逼西山往南突的山口,道路向东南登陇而行。四里,则大溪又从西往东弯曲,石桥南北横跨溪上,但桥中间已经坍塌,过桥较危险。桥南住家也兴盛,有座东南向的关帝庙,这是大屯。大屯西,一道山北边从西部大山分出支脉往南耸起,其东南又有一道山,南边从东部大山分出支脉往北耸起,像保持平衡的针,东西交错相对,但中间不相连。大溪水往北冲向出洞鼻的东垂,又转向南,环绕东部横山的西麓,像梭子那样从山缝穿过。两道山既然分别悬立在坞中,山坞也像被分为两部分。
【原文】
于是又西南行塍间,三里,转而西,三里,过一小石梁,其西则平湖浩然,北接海子,南映山光,而西浮雉堞,有堤界其中,直西而达于城。乃遵堤西行,极似明圣苏堤,虽无六桥花柳,而四山环翠,中阜弄珠,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。湖中鱼舫泛泛,茸草新蒲,点琼飞翠,有不尽苍茫、无边潋滟之意,湖名“茈碧”,有以 ……此处隐藏1131个字……个僧人,是何公的亲戚,于是知道何公真的回来了,因父母去世而离任服丧,六安州城就被攻破了,到家也没多久。
【原文】
十九日 何君复具餐于家,携行李入文庙西庑,乃其姻刘君匏石读书处也。上午,何君具舟东关外,拉余同诸郎四人登舟。舟小仅容四人,两舟受八人,遂泛湖而北①。舟不用楫②,以竹篙刺水而已。渡湖东北三里,湖心见渔舍两三家,有断埂垂杨环之。何君将就其处,结楼缀亭,绾纳湖山之胜,命余豫题联额,余唯唯。眺览久之,仍泛舟西北,二里,遂由湖而入海子。南湖北海,形如葫芦,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。湖大而浅,海小而深,湖名茈碧,海名洱源。东为出洞鼻,西为剸头村,北为龙王庙,三面山环成窝,而海子中溢,南出而为湖。海子中央,底深数丈,水色澄莹,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,如贯珠联璧,结为柱帏,上跃水面者尺许,从旁遥觑水中之影,千花万蕊,喷成珠树,粒粒分明,丝丝不乱,所谓“灵海耀珠”也。山海经谓洱源出罢谷山,即此。杨太史有泛湖穷洱源遗碑没山间,何君近购得之,将为立亭以志其胜焉。从海子西南涯登陆,西行田间,入一庵,即护明寺之下院也。何君之戚,已具餐庵中,为之醉饱。下午,仍下舟泛湖,西南二里,再入小港,何君为姻家拉去,两幼郎留侍,令两长君同余还,晚餐而宿文庙西庑。
【注释】
①“遂泛湖”句:此水体明代称浪穹海子,又称宁湖、明河,即今茈碧湖。
②楫(jí):划船的短桨。
【译文】
十九日 何君又在家备下饭,我带着行李来到文庙西厢房,是他的姻亲刘匏石君读书的'地方。上午,何君在东关外准备了船,拉我和他的四个儿子上船。船小,仅能容下四个人,两张船共八个人,于是往北游湖。船不用桨划,只是用竹篙撑水就行了。往东北在湖中行三里,湖心有两三家渔舍,有断埂垂杨环绕着,何君准备就在这个地方建盖楼房,点缀亭阁,收览湖光山色的美景,让我预先题写对联匾额,我答应了。观览了很久,然后荡舟往西北行,二里,就从湖进入海子。南面是湖北面是海,像葫芦形状,而中部狭窄处犹如葫芦的细处。湖大而水浅,海小而水深,湖名茈碧,海叫洱源,东边出到洞鼻,西边是剸头村,
北边是龙王庙,三面环山,形成深窝,而海水从其中溢出,往南流出去形成湖。海子中央,海底有数丈深,水色清莹,放射出琉璃的光芒,洞穴从水底喷起,如一串串联贯的珍珠美玉,结为水柱帷幕,往上跃出水面一尺多,从旁边遥观水中的影象,千花万蕊,喷成珍珠树,粒粒分明,丝丝不乱,是所说的“灵海耀珠”的景色。《山海经》说洱源发源于罢谷山,就是这里。杨太史的《泛湖穷洱源》遗碑埋没在山中,何君最近收购到,准备为碑立亭以标明这一佳境。从海子西南岸登陆,往西从田中走,进入一座庵,是护明寺的下院。何君的亲戚,已经在庵中准备了午餐,饭饱酒足。下午,仍然上船游湖,往西南行二里,又驶入小港,何君被姻亲家拉去,两个小儿子留下来陪着,让两个大儿子和我一起返回,晚饭后住在文庙西厢房。
【原文】
二十日 何君未归,两长君清晨候饭,乃携盒抱琴,竞堤而东,再为九炁台①之游。拟浴于池,而浴池无覆室,是日以街子,浴者杂沓,乃已。遂由新庵掬蛇口温泉,憩弄久之,仍至九炁台,抚琴命酌。何长君不特文章擅藻,而丝竹②俱精。就龟口泉瀹鸡卵为餐,味胜于汤煮者。已而寺僧更出盒佐觞,下午乃返。西风甚急,何长君抱琴向风而行,以风韵弦,其声泠泠,山水之调,更出自然也。
【注释】
①九炁台:今名九气台温泉,在洱源县城东郊九气台村,水温达76℃,可烫熟鸡蛋。当地群众并从温泉沟道上刮取天生磺。村周围今已成陆。真武阁今存,为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②丝竹:对弦乐器与竹制管乐器的总称。
【译文】
二十日 何君没回来,两个大儿子一清早就等候我吃饭,于是携带食盒,怀抱琴,往东走完湖堤,第二次去游九炁台。计划到池里沐浴,但浴池没有房屋覆盖,这一天因为是街子天,沐浴的人很多,于是不去沐浴。就去新庵用手捧蛇口温泉,休息、玩耍了很久,仍然到九炁台,弹琴小饮。何君的长子不仅擅长文章词藻,而且精通弦乐器、管乐器。就着龟口的泉水煮鸡蛋作为午餐,味道比用水煮的好。不一会儿,寺里的僧人又拿出食盒助酒,下午才返回。西风很急,何君的长子抱着琴迎风走,让风来合弦,琴发出山水之音,更显得自然。
【评析】
《游茈碧湖日记》是崇祯十二年(1639)二月徐霞客游茈碧湖逐日所记,见《滇游日记七》。
茈碧湖在浪穹县,因洱海发源于县境,近代改名洱源县。长堤将湖分为两半,北为深海,有水溢出,称洱源海;南为浅湖,水面较宽,称茈碧湖。长堤为览景游憩的胜地,堤上有著名的九炁台温泉及真武阁点缀。徐霞客于二月十八、十九、二十连续三天畅游茈碧湖,考察九炁台温泉,自然和人文皆有涉历,可谓尽兴,对茈碧湖的山光水色称羡不已。“平湖浩然,北接海子,南映山光,而西浮雉堞,有堤界其中”,“四山环翠,中阜弄珠,又西子之所不及也”。这是徐霞客考察高原湖泊的典型例子,也是《徐霞客游记》的写景名篇。
从明末至今,茈碧湖缩小了不少,浅水区已全部成陆。用《徐霞客游记》的翔实记录与茈碧湖的现状进行比较,可以探索该湖的变化情况。洱源被誉为“热水城”,《徐霞客游记》对该县的温泉多有记载,近年洱源的温泉正逐步获得开发。
游记日记 篇4今天的早饭是一片三明治和一杯牛奶,我吃了个半饱,就匆匆地上路了。
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不多,但得先后游览两个岛屿——乌敏岛和圣陶沙岛。我们来到章宜码头,坐着快艇向乌敏岛驶去,海面上风平浪静,小艇划出一道弧线,象是要把章宜码头和乌敏岛连接起来。陈伟铨的爸爸说:“乌敏岛上的居民并不富裕,但这里风景优美,海产丰富,是个不错的地方。”行驶了十多分钟,一座小岛像是刚从海里冒出来一样,浮现在眼前。陈伟铨说,这就是乌敏岛。
岛的形状像一个锅盖,中间凸起的.山峰像是锅盖的把手,岛中央是一片墨绿的森林,树木茂密。我们租了三辆自行车,准备环岛一圈,去海边观光。
我骑的自行车有些不对劲,方向盘不听我使唤。我往左一扭,车身却往右一歪,陈伟铨的爸爸见了,又从车库里搬出一辆银色的自行车,我一试,刚好和身。就这样,我们出发了!
当我们翻越一座座陡峭的山坡、驶过一条条崎岖不平的泥泞路,到达海滩边时,我已经累成“一滩软泥”了。
乌敏岛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。瞭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,海风从我们身边掠过,远处的海面一片碧蓝,海水微微涌动,轻轻地抚摸着海岸,水中,鱼类自由自在的地在水草丛中穿梭,沙滩上,小螃蟹挥舞着双钳,横行霸道。
我们在凉亭下吃着点心,看见一只游动的水母,这只水母是绿色的,拳头般大小,它在水中缓缓地游动,像一只充满了气的塑料袋。我从来没见过水母,拿起照相机没完没了地拍了起来,陈伟铨的爸爸走了过来,说:“今天涨潮,看不到珊瑚,我们走吧。”我大失所望,垂头丧气地跨上自行车,骑回码头,坐船返回市中心。
下午,一行人来到圣陶沙岛,这里的人们生活非常富裕,所到之处都是高楼大厦。晚上,灯火辉煌,我坐着缆车,看着新加坡的夜空,不知不觉回到了陈伟铨家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