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推荐】生活日记集锦六篇
时间过得真快,一天又将结束了,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,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。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日记8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12月30日星期二
北京的冬天,还像往常一样,不是那么冷,阳光照射下也总夹杂着雾霾。
前天,北京的地铁和公交都涨价了。我自认为地铁涨价是不会减少“早高峰”与“晚高峰”的客流量的,毕竟两千多万的流动人口,这么大的基数,又是岂是调价可以改变的呢?只不过加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而已。
今天和同事奇宇吃午饭,正聊起关于地铁涨价的事情。他说他住在八宝山,每天上下班要花近四个小时,现在地铁涨价了,公交的成本又多了很多。有时候他也再想,为什么自己要留北京?北京人这么多,房价又贵,而且自己的亲戚朋友又在南京,真是一点理由也没有。其实,他也是今年才毕业的大学生,和我一样刚刚进公司。或许是因为同是刚毕业的学生的原因,我们交流的事情无非都是围绕着学生时代的趣闻和未来的憧憬。只不过,他是北大经济学硕士,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一类高校的本科毕业生。
关于他,还是有些许故事可以讲讲的,当年头顶着黑龙江某市状元的头衔,考入北京大学法语专业,硕士夸专业考入北京经济学院,专攻区域经济研究。大学毕业的时候,可以选择回家发展,也可以去别的平台更加宽广的公司。如果他回家乡发展,一年以后,他就是副科级干部,如果到别的公司,他可以有更好的待遇。然而,经过再三考虑,他还是来了现在这个公司,一来是公司帮他解决北京市户口,二来他所在的部门负责人是他北大的学姐,他可以跟着他的学姐,学习到更多的'投资分析经验。
或许,有时候这算是一种缘分吧。从他身上,偶尔也可以激励一下我自己,至少让我看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工作中所展示的聪明过人之处。我想北大高才生的头衔,也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。或许,世界上除了有勤能补拙之说,也的确存在着天才儿童吧。
吃完午饭,回到公司。早就收到班长的通知了(公司组建了一个管培生班级),说今天中午12点30分,在一层会议大厅排练舞蹈。于是,我和奇宇就在一楼会议室等候着班长的到来。哎,年底了,每个公司都筹备着年会吧。按照领导的要求指示,管培生们要出至少两个节目,于是我们除了要排舞蹈,还要演小品。
舞蹈,对于我来说不说特别陌生,毕竟在大学阶段也跳过几次。只不过,在大家排舞蹈时欢声笑语的背后,熟不知,我们这10个管培生,都是今年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。我们都蜗居在租来的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,每天早出晚归,用梦想与激情,去面对着生活的酸甜苦辣……
后天就是元旦了,小长假的前夕,我感觉整个公司的员工都那么死气沉沉,从早到晚,鸦雀无声,压抑得让人觉得害怕。作为新人的我们,总有种“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”的感觉。所以,在领导们都不说话时候,我们也不敢有多少交流了。
楼下有一家卖包子的,那包子小的两口就能吃完一个,顶多三口,我还一口吃完过一个呢,不过就把我噎住了,买了一杯豆浆才冲下去了。我吃得急,不是因为那包子好吃,而是睡了懒觉赶不上吃早饭。花一块钱买两个包子垫垫肚子,仅仅是垫垫肚子而已,以免在一早上的时间里肚子不停地叫唤。要说这包子咋样,要我来说,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——不好吃,太不好吃了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包子:本来就小,还皮厚馅少,咬一口,不见菜,再咬一口,没有了;包子种类倒还不少,有茄子包子,酸菜包子,青菜包子,玉米包子等十几种,就是没见有豆腐粉条包子。我一想起家里的豆腐粉条包子,涎水就流的`多长。小的时候,我村里有一家包子店,那包子有大人的拳头那么大,豆腐粉条馅的,吃一个,嘴里能香一天。 我那时候的理想就是天天有包子吃,但是我吃不起。我吃不起,就只能看人家吃。有钱人家的娃拿一块钱买两个,吃一个手里还拿一个,一边吃嘴里一边响,红色的辣子水水就从嘴角流下来了,像是中了毒的人在吐血。我一边看一边流涎水,那娃发现了我,就说:吃呀不?我说:不吃,我屋里有哩。说完赶紧转身就往学校跑,老师讲课的时候,我心里想的还是那红色的辣子水水从嘴角流出来了。回到家我就给我妈要五毛钱,我妈不给,我就大声哭,在地上滚,我妈还是不给,我终于哭的没声了,滚的没劲了,就不要了。当我过生日的时候,我妈给我炒了一个鸡蛋,还额外的给我五毛钱。五毛钱刚好能买一个包子,要不要买,我犹豫了几天还是没有决定,那五毛钱就一直夹在语文书的第十页。最后还是没有买。什么时候吃上第一个豆腐粉条包子的,我记不得了,太久了,但是那包子的香味以及那个时候吃包子的心情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——嘹咋咧!
多彩的生活给了我日记的.源泉
我是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写日记的,起初总觉得没什么可写,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,只好东拼西凑,乱编一气。如今写日记,我再也不发愁了。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、所闻等内容积累起来写成日记,等到作文时,再充实一下,一篇成功的优秀习作就轻而易举的诞生了。因此,我认为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,写起日记、作文来就容易多了。
另外,爸爸还特意给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,亲自动手操作,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,为写日记积累素材,在生活中找到乐趣,写出具有切身感受的日记,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,谁读了都认为写得真实、具体。同学们,不妨你们也试一试。
生活中的数学,无处不在只需要我们留心观察,发现,便能获得知识。记得每天上学放学,都喜欢看着学校的伸缩门一开一关的,非常好奇,同时也有个疑问:为什么这种伸缩门可以如此灵活呢?我始终被困扰着,直到一次数学课上,学到了“认识图形”这一单元,我才解开了疑问,原来,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,可以变形,而重叠的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伸缩了。而学校的'伸缩门就正好利用了这一原理。曾经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终于解开了!真是如释重负啊!
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知识,只要我们去挖掘,开发,从获得问题,到解决问题,便是获得知识化的过程。
今天早上,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走,可是我哥哥来了,他要跟爸爸妈妈一起走,所以我只能坐车,不过有收获!
我洗完脸,刷完牙,就坐电梯下楼了,刚走到铁门口就看到下起了大雨,我急忙坐电梯,上楼拿雨伞!我急急忙忙跑向公交车站,公交车很快就来了,我把雨伞收了起来!上了车,车好空的,我坐在后门的前一个位子,从车窗掉下来的水珠多么像洁白的珍珠,一颗颗的`掉下来!快下车了,我看见有位老奶奶,提着两个袋子,肯定很重!我想着我应该让座位给老奶奶,我赶紧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。
放学回家了,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表扬了我!我心里美滋滋的,妈妈还说我以后坐车遇到这样的情况还要这样做。
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,贯穿世界的互联网使得生活十分便捷,但在这同时,也让其变得“碎片化”。何为“碎片化”?其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。举个例子:如果让一个普通人描述自己十几年前的媒体接触方式,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:白天看报纸,晚上看电视。但是今天,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,在信息传播进入网络时代以后,碎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描述。
那么,“碎片化”的生活到底是好是坏呢?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。打个比方,“碎片化”的阅读可以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更快速,更广泛地了解信息,更是促进了大家的交流,着实十分方便。但是,正因为时间,内容被碎片化,我们无法深入地了解其内涵,只能得到片面的信息。这会让我们的思想萎缩,精神世界空虚,性格浮躁,网络上更是垃圾信息泛滥。因此,如何评价碎片的生活,得看你如何去接受它。
再来说说我的生活:早餐6点起床,40分钟洗漱吃早饭,随后开始了一天的校园生活,傍晚吃饭洗澡,洗衣自习,复习、睡觉等等。这一些对于时间的分割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划更健康,在另一方面,我们是忙碌的在校学生,对于节奏紧促的高中学习,我们更是可以把时间分的更加精细。我们可以在排队买早饭的时候抽空背背单词,这样既不会浪费时间,反而还很好的利用了它;又或者在晚餐这一段相对宽裕的时间里,我们可以去操场稍微活动一下来舒展我们的紧绷的神经。生活的`碎片化是我感到十分的方便。
我们身处在碎片化的时代,就只能去接受它、去适应它,并且很好地去利用它。在此,我想向这个社会提出一些倡议:希望人们能够具备筛选这些碎片化信息的能力,不要一昧地接受;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,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;传统阅读不可废,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;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,要更清醒,能辨识,不盲目接受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