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日记

时间:2025-11-06 16:05:52
精选成长日记三篇

精选成长日记三篇

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,一定有不少感想,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。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、丰富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日记3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成长日记 篇1

玲依总爱数天空的白云,因为从小妈妈告诉她:“白云很纯很纯,是女孩的梦。”从此玲依开始喜欢上了白云,她好想好想变得像云那样纯洁所以玲依的日记就叫“白云日记”。

这天,玲依在街道闲逛,突然看见一样有白云的饰品,玲依毫不犹豫的冲了过去(那是当然哦!)玲依刚要拿起饰品,有人捷足先登了(这个人是明扬),玲依刚要抬头告诉这个人说:“这个是我”玲依一看到他就大吃一惊地说:“怎么是你?喂!那个是我先看到的.,给我。”明扬趾气高昂地说:“凭什么?是我先拿到的,为什么要给你?”玲依更高昂的说:“凭什么。。凭我喜欢白云,你又不喜欢,让给我你会死哦。”明扬说:“就这个有什么?我也喜欢呀!让给你就会死。”玲依生气的说:“那你去死死的好。”说完玲依便转身走了不小心,玲依的日记掉了下来(玲依这下哭下了,回家肯定又要找不到日记了),明扬随手捡了起来,只见封面上写着:“玲依的白云日记”明扬的脑子里只有几个字“飘”出来,“没有脑筋的女人”便拿着日记,买了白云饰品走出了饰品店。

(哎,果然不出所料,回到家着急的玲依,不信你瞧!)回到家一进房间,玲依准备写下今天的倒霉事,

成长日记 篇2

这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,焦老师在班级发火了,挺严重的。平时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站在黑板前,一言不发。

这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,下午的第一节课是体育课,老师在教我们足球操,那几个男孩在下面起哄,不做操或不认真做。焦老师知道后很生气。她气愤地说:“天天给我名单,都是批评的,其中还有班干部的名字。这就是你们选出来的好班干部,在班级里没起到带头作用,还带头违反纪律。”是呀,作为班干部应该要带头遵守纪律,听老师的话,这样才能给同学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带领班级向好的地方发展。

接着焦老师又说:“体育课,我留下了几个人,让你们写作业,结果你们在教室里玩捉迷藏。我留你们下来,是让你们写作业的,不是玩的。你们看看六班,留下的人比我们班还多,但他们班很安静,都在学习。当初,我接手五班的时候,所有教过五班的老师都说,五班的孩子疯,太活泼,管不住,教不好。但我还是想,只要我用心教,五班会慢慢好起来的,但我教了快一学期了,你们还是和原来一样,没什么变化。”这时,有一位同学哭了,他说:“老师每天辛辛苦苦的为我们,我们还这样。站在讲台上的同学们,你们不感觉到羞愧吗?”听了这些话,我有些触动,想到形容老师的一句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!”是呀,老师天天辛辛苦苦教我们知识,只求我们好好学习,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在我们的`世界里,除了父母,老师是唯一一个和我们接触最多的人,是不会害我们,不会骗我们的人呀!而我们还这么不听老师话,惹老师生气!我们真是不应该啊!

一节课很快下课了。回味着老师讲的话,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所改变,做一个听话,认真,好好学习的好孩子。老师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启明星。

成长日记 篇3

今年的读书节和去年的读书节,我都借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“新教师成长日记”丛书,一本是刘国营写的《情到深处》,一本铁皮鼓写的《冬去春又来》,读了很有启发,由于去年没有看完就还上了,因此这次又借来看了,并且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看半个小时,20多天过去了,两本书快看完了,真是受益匪浅。“新教师成长日记”丛书的作者,都是没有什么“知名度”(至少写书的时候还没有)的普通老师,刘国营老师才是毕业刚5年的地理老师,正在送第一届高三毕业班,他们现在所带的班级可能也还谈不上是通常意义上的“优秀班集体”,书中展示的是这些老师成长的艰辛而富有探索意义的“过程”,而不是“功成名就”的“结果”。认真阅读,会从他们的日常教育叙事中“亲临”他们实践的现场,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,把握他们成长的轨迹,有种恍然大悟:原来“钢铁”这样炼成的!同时也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:其实我也可以这样做呀!

李镇西老师说的`好,“新教师”不仅仅局限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,更指不守旧,不固守常规,积极学习,不断更新自己,每天都有新面貌的教师。将“新教师”与一般教师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工作年限,而是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教育思想,是否不满足现状、一直充满工作和生活的激情。从刘国营老师和铁皮鼓老师的文字中可以看出,他们的工作和我们一样都是琐碎而辛苦,都是为人真诚正直,富于爱心,对班主任工作一丝不苟,不过他们对每天平凡的工作进行了思考并记录了下来,可以说是“反思型教师”。他们也由原来传统的“我说你听”、“我教你服”的师生关系逐渐过渡为新型的师生关系,那就是时兴“尊重”,倡导“互动”,从日记所展示的一些故事中,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,他们从心里尊重学生,尽可能地不侵犯和伤害学生的心灵世界,同时又平等地和学生进行着精神的交流和交融,期待着在这种和谐的精神互动中,达到师生双方的共同成熟和进步。其实我也经常在思考,在我来到青岛一中之前的7年里,也是我刚毕业参加工作的7年,我带的是一所县中里比较优秀的一批学生,师生相处得非常融洽,到现在还和其中的许多人保持密切的朋友般的关系。但现在我才发现,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走近一个学生的内心,倾听他的真实想法。或者说,以前的我,充其量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学科教师,现在的我,对班主任工作才刚刚上路,对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班级建设还有很长的路,我校有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班主任,从奖学金班、实验班、普通班到艺术班,从他们身上,我也在逐渐学习班级管理的一些方法,也在不断摸索学生的特点。

老子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天才的智者,他在五千言《道德经》第六十章中云:“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”意思是说;“治理一个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,不可乱翻动。翻得多,小鱼要碎,损坏鱼型。烹时要掌握火候,要恰到好处,这样煎成的鱼好吃亦好看。”语极简单,然哲理深刻,耐人寻味。我们暂且不管老子的本意是“无为而治”还是其他,仅从他的比喻上就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:一个国家的治理可以像烹饪一样简单直接,何况我们小小的班级呢!班级管理也像是做一盘菜,用心去体会,也可以做出“色、香、味”俱全的佳肴来。

《精选成长日记三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